ubuntu装新硬盘

2008-12-21T17:09:00

原来的机器用的是一块160G的SATA接口硬盘 , 因为需要 今天加了一块120GB的PATA硬盘(IDE接口)

装上去的过程异常困难 因为是联想的品牌机 物理安装的时候有点小麻烦 还好不管怎么最终把他安在机箱里了。。但是接下来装这块硬盘的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问题 要学的东西还有好多啊。。。。

首先是是硬盘应道顺序的问题 联想的品牌机 SATA是以IDE4的主盘形式出现的 原来装的是第一分区XP 第二分区 GeexBoox 第七分区Ubuntu Grub在第七分区 每次启动Grub Loading过程都有好几秒

新加硬盘 和光驱分别使用IDE1 和IDE2接口 一开始因为新加的IDE硬盘的跳线不对 使用了自动选择的跳线 导致机器Post完了之后到Grub Loading的时候出现grub loading,please waiting error 17 后来取下跳线帽 换成强制从盘 问题解决

硬盘数据都没有问题 只是Grub装的位置很畸形 用liveCD 启动Live模式的Ubuntu 发现没有办法识别我原来SATA硬盘的分区表 后来发现是不知道怎么关闭了LBA但是接着打开LBA依旧没有办法识别分区表。。。而且在DOS使用Diskgen又不能识别 重建也无法识别。。。 可是用在PE下用PM却能识别。。。 理解不能 这个时候Grub是好的 取下IDE硬盘系统可以正常进入(包括XP和UBUNTU),但是一插上新硬盘就会有类似如下的提示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sd 0:2:1:0: SCSI error: return code =
    0x00040000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end_request: I/O error, dev sdb, sector 0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Buffer I/O error on device sdb, logical
    block 0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sd 0:2:1:0: SCSI error: return code =
    0x00040000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end_request: I/O error, dev sdb, sector 0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Buffer I/O error on device sdb, logical
    block 0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sd 0:2:1:0: SCSI error: return code =
    0x00040000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end_request: I/O error, dev sdb, sector 0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Buffer I/O error on device sdb, logical
    block 0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sd 0:2:1:0: SCSI error: return code =
    0x00040000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end_request: I/O error, dev sdb, sector 8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Buffer I/O error on device sdb, logical
    block 1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Buffer I/O error on device sdb, logical
    block 2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Buffer I/O error on device sdb, logical
    block 3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sd 0:2:1:0: SCSI error: return code =
    0x00040000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end_request: I/O error, dev sdb, sector 0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sd 0:2:1:0: SCSI error: return code =
    0x00040000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end_request: I/O error, dev sdb, sector
    974608376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sd 0:2:1:0: SCSI error: return code =
    0x00040000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end_request: I/O error, dev sdb, sector
    974608376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sd 0:2:1:0: SCSI error: return code =
    0x00040000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end_request: I/O error, dev sdb, sector 0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sd 0:2:1:0: SCSI error: return code =
    0x00040000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end_request: I/O error, dev sdb, sector 8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sd 0:2:1:0: SCSI error: return code =
    0x00040000  
    Feb 22 09:31:06 localhost kernel: end_request: I/O error, dev sdb, sector 0  

经过一番周周 把IDE硬盘的跳线帽拔出后问题解决。。。

此时在BIOS里看可以发现 光驱是以IDE0 master出现的 IDE硬盘是以IDE1 slaver出现的 SATA硬盘是以IDE4
MASTER身份出现的 因为是OEM的BIOS 没有选择硬盘启动的项目。。。

但是不管怎么样 可以正常启动Grub 而且可以进到ubuntu和Windows。。。。 但是Grub Loading比以前的时间还要长了。。
尝试减少IDE超时时间为0 效果不是很明显

现在还在继续探索ing。。。。。

今天知道了 IDE硬盘的跳线是用来调节主从盘 而SATA的跳线是用来决定是SATA1还是SATA2的 .另外 顺便查了一下有关的BIOS的几个设置。。。。


    MPS Revision  
    multi processor specification(多处理器规格)的缩写,这个设置只在系统中拥有两个或多个cpu或虚拟处理器时才有意义。
    
    mps有1.1和1.4两个版本。对于支持多处理器的win 2000及以后的操作系统可以完全兼容mps 1.4。
      
    ACPI Suspend Type(ACPI 挂起类型) 此选项设定ACPI功能的节电模式。
      
    Clear NVRAM (清除NVRAM数据)  
    ESCD(扩展系统配置数据),NVRAM(非挥发性随机存取存储器)是BIOS中以字符串格式为PNP或非PNP设备存储资源信息。当设定为YES时,系统重启后将ESCD NVRAM复位并将设置重新设置为NO。 
      
    IRQ Resources(IRQ资源)如果在“Resources Controlled By”中设置为“Manual”时,将激活该项。按下“
    Enter”键,在另一窗口中重新分配IRQ-3、IRQ-4、IRQ-5、IRQ-7、IRQ-9、IRQ-10、IRQ-11、IRQ-12、IRQ-14、IR
    Q-15资源,可以设定为保留资源或指定给PCI PNP功能的界面卡使用。  

    ACPI APIC  
    1.ACPI Multiprocessor PC  
    一般用于2003年以后买的电脑,Win2000-2003 均支持这种电源模式。用于安装了多个处理器的ACPI多处理器主板,处于ACPI模式下的双处理器电脑(
    主板支持双处理器),如主板支持HT(超线程)并且安装了支持HT功能CPU的主板/安装了双CPU的早期入门级双CPU主板/入门级服务器及一小部分部门级服务器,
    如INTEL 845GE L 845PE、865PE以上并使用P4 X.X HT CPU,2004年以后,这种机子比较普遍了。  
    ===========================  
    2.ACPI Uniprocessor PC  
    一般用于2003年以后购买中高端电脑,Win2000-2003 均支持这中电源模式。用于安装了一个处理器的ACPI多处理器主板,处于ACPI模式下的双处理器
    电脑(主板不支持双处理器),或处于ACPI模式下的单处理器电脑,主板提供APIC功能,如SIS 748/大部分INTEL 845系列/VIA
    KT600/nVIDIA nFORCE2或更新的产品,一般2003年以后的机子使用这种模式。  
    ===========================  
    3.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 [ACPI] PC [Default]  
    一般用于2003年前买的电脑,目前最常见的类型,Win2000-2003 均支持ACPI用于带有单处理器的ACPI系统的单处理器主板,处于ACPI模式下的单
    处理器电脑,主板不提供APIC功能。如果选择这个启动发现左上角光标一直闪不能进入系统请在bios中打开ACPI。主板芯片高于BX440低于或等于INTEL
    815/SIS 735/NFORCE1/ALI/VIA KT400/VIA P4X266等,一般2003年以前的机子都支持这种模式。  
    ===========================  
    4.Standard PC  
    Standard PC 通用于任何标准PC、非ACPI、或非MPS,可以使386、486、Pentium2 350以下或其他类型的机器;  
    所有系统均支持,但新主板支持ACPI并打开了ACPI的新主板使用这个可能导致不能软关机!  
    ===========================  
    5.MPS Multiprocessor PC  
    MPS multiprocessor PC:APM模式下的双处理器电脑(主板支持双处理器)  
    Win2000 WinXP Win2003 均支持。请核对主板或电脑说明书,慎重选择。  
    ===========================  
    6.MPS Uniprocessor PC  
    MPS single processor:APM模式下的双处理器电脑(主板支持双处理器),或APM模式下的单处理器电脑,主板提供APIC功能Win2000
    WinXP Win2003 均支持。请核对主板或电脑说明书,慎重选择。  
    ===========================  
    7.Compaq SystemPro Multiprocessor or 100% Compatible  
    Compaq SystemPro Multiprocessor or 100% Compatible 很少见了,呵呵,不知道该怎么写说明了  
    Win2000 WinXP支持,不适用Win2003.  
    ===========================  
    8.Silicon Graphics Visual Workstation  
    Silicon Graphics Visual Workstation  
    很少见了,只有Win2000支持了  
    ===========================  
    选择参考:(根据技术要求和网友的测试,仅供参考)  
    ★Standard PC:适用所有主板,但对于新的主板可能造成不能关机。  
    ★ACPI:主板芯片高于BX440低于或等于INTEL 815/SIS 735/NFORCE1/ALI/VIA KT400  
    /VIA P4X266等,一般2003年以前的机子都支持这种模式。  
    ★ACPI Uniprocessor PC:SIS 748/大部分INTEL 845系列/VIA KT600/nVIDIA nFORCE2  
    或更新的产品,一般2003年以后的机子使用这种模式。  
    ★ACPI Multiprocessor PC:主板支持HT并且安装了支持HT功能CPU的主板/安装了  
    双CPU的早期入门级双CPU主板/入门级服务器及一小部分部门级服务器,例  
    如INTEL 845GE L 845PE、865PE以上并使用P4 X.X HT CPU
当前页面是本站的「Baidu MIP」版。发表评论请点击:完整版 »